刷脸付费比对的面部信息安全吗?

发布时间:2021-03-29 浏览次数: 693

不经意之间,刷脸付费、指纹验证已经成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我们能够享受到高科技带来的便利,但我们将这么多属于自己的、具有唯一性的面部表情、指纹、虹膜等生物信息也交给外部世界,这些信息能够得到妥善保存、依法使用以及定期销毁吗?

  不久前,一种“人工智能测面相”的小程序走红于朋友圈,用户可以上传个人照片或是实时拍照来进行下一步的“面相”测试,最后转发至朋友圈即可得出测试结果。但我们是否忽略了一个问题,这个小程序获取的面部信息会不会被盗用?

  在多年前,留指纹本身就带有屈辱、“有罪推定”的意味,公众的警戒阈值比较高。比如,2010年,教育系统在推行的冬季长跑活动中,拟规定大学生长跑须先在指定网站实名注册,之后每次要通过“指纹打卡”的方式进行现场验证。这一规定引发舆论强烈反弹,公安部表态称:其他部门是否可以采集民众指纹,没有查到法律依据。此事遂不了了之。将近十年过去,指纹解锁、刷脸支付、虹膜扫描等等生物识别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,公众的警戒和抵触情绪有所弱化,但是相关的立法却迟迟没有跟进,还是一片空白。

  有了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,大大提高了民众生物信息的可使用性,应用范围越来越广、接触机构越来越多,信息被反复传播、使用。比如,现在很多的火车站进站前要经过面部识别,宾馆入住之前也要经过面部确认,原来属于“黑科技”的面部识别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,让普通群众离不开,应用范围越来越下沉。